新闻 详情 返回上页

贵州绣娘“指尖”造“幸福” 锦绣计划改变命运

2017-03    来源: A+

  北京3月8日电 题:贵州绣娘“指尖”造“幸福” 锦绣计划改变命运

  记者 张一凡 张伟

  “贵州女同胞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中发挥了‘半边天’的独特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罗宁3月8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农耕文化时代传承下的刺绣、蜡染等技艺让贵州绣娘得到了经济的实惠,脱贫也找到了自信。

  作为一名女代表,罗宁在全国两会上多次为贵州绣娘代言:绣有苗族蝴蝶的晚礼服、苗族刺绣制作的箱包……吸引了众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海内外媒体记者的目光。

资料图: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双乳峰景区内,布依刺绣传承人王凤的展示品。 杨云 摄 资料图: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双乳峰景区内,布依刺绣传承人王凤的展示品。 杨云 摄

  “这些都是妈妈们传承给女儿的财富。”罗宁说,“在奔向小康的今天,贵州旅游的快速发展把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带动起来,‘锦绣计划’已成为妇女脱贫的有效路径。”

  罗宁口中的“锦绣计划”是贵州官方提出的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贵州传统民族手工业发展的行动,旨在弘扬少数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绣女在家就业,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

  “锦绣计划”使植根于贵州原生态土壤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优势得以蓬勃发展,有效促进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创业就业,改变了众多农村妇女的命运。

  来自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的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就是“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从街边的窝棚到建起崭新的厂房,从留守儿童的母亲到带姐妹们返乡创业的老板……蔡群通过“指间的技艺”在脱贫致富进程中取得了满满的获得感。

  蔡群带领着当地300多名苗族妇女从家庭作坊起步到开办工艺厂,再建起大楼成立公司,执行“锦绣计划”培训项目是巨大的推手。她的公司目前每年订单金额达1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带动周边20多户村民办起了微型企业。

资料图: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布依寨的“绣娘”们在展示各自的手工作品。 刘鹏 摄 资料图: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布依寨的“绣娘”们在展示各自的手工作品。 刘鹏 摄

  姐妹们能一起致富,蔡群很高兴。她告诉记者:“女同胞能通过手工技艺获得收入,居家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蔡群有个心愿:扶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让更多的妈妈回到孩子身边。

  来自贵州黔西南的全国人大代表王菁同样是贵州绣娘的“代言人”和“领军人”。黔西南少数民族妇女们几乎人人都有刺绣绝活,但很多地区的刺绣产业仍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形成市场,王菁带来了民众呼声最高的建议:建设中国布衣族博物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更好的吸引游客,也让民族文化产业“火起来”。

  截至2016年,通过参与手工业而脱贫的建档立卡贵州贫困妇女达1.01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人民币,而一个中等技能的绣娘年收入可达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多——“指尖”上的“幸福”正变为现实。(完)

责编:

  • 新闻
  • 娱乐
  • 财经
  • 汽车
  • 女性